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国家“95”、“973”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支持下,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开发出甲醇自热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氢源系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开发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可移动5kW级甲醇自热重整制氢氢源样机已经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进行了成功联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开发甲醇自热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氢源系统的能力。
本系统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集成系统设计,适宜为5~100kW燃料电池系统提供可移动氢源。本系统具有合理的物流及能流管理工艺,完备的自动控制系统;与燃料电池系统相集成,实现能量最优利用;具备自运行系统,紧急情况下可与燃料电池隔离独自运行以保护燃料电池。
技术指标:产氢能力:1.83 Nm3 H2/kg CH3OH
产品气组成:53.4% H2,24.5% N2,22.1% CO2,≤30 ppm CO
起动时间:≤30 min
装置尺寸:750×680×400 mm
装置重量:50 Kg
操作压力:0.2 MPa(表压)
产氢效率(LHV):78%
氢源技术已经成为燃料电池商品化的技术瓶颈之一。利用醇类或碳氢化合物等液体燃料通过现场重整的方式为家用分散电站电源、民用通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以及车载燃料电池等移动动力源提供氢源,具有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大、液体燃料容易运输、补充和储存等优点,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也具有优势,自燃料电池研究开始以来一直就是各国的研究热点。